课件库
首页 >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>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《孟子》二章PPPT课件 (内含音频文件)

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《孟子》二章PPPT课件 (内含音频文件)

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《孟子》二章PPPT课件 (内含音频文件) 详细介绍:

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《孟子》二章PPPT课件 (内含音频文件)

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《孟子》二章PPT课件 (内含音频文件) 

1.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,积累文言词汇。(重点)
2.理解文章大意,理清文章思路。(重点)
3.理解“大丈夫”的含义;懂得困境中造就人才、国无忧患意识易遭灭亡的道理。(难点)
孟子(约前372一前289),名轲,字子舆,邹(现在山东邹城市)人,战国时期思想家、教育家,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,地位仅次于孔子,被尊为“亚圣”,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“孔孟”并称。 
 一个人常犯错误,然后才能改正,内心忧困,思虑堵塞,然后有所作为,憔悴枯槁,表现在脸上,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,然后人们才了解他。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,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势力、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,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,这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,因沉迷安乐而衰亡。
中心论点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,是对大量关于人的成败、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,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。这种“忧患意识”是国家长盛不衰的法宝,特别在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,人民基本安居乐业的今天,尤其要具有忧患意识,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。文中处处运用了辩证思维,给我们分析问题以有益的启示。
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。作者从个人、国家两个方面论证。一方面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(客观)环境中造就的;同时又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:提出“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”的观点。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,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,最后推出论点:逆境出英才。

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《孟子》二章PPPT课件 (内含音频文件) 下载地址:

本站分享的课件仅供学习研究使用,请勿用于商业用途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与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课《孟子》二章PPPT课件 (内含音频文件) ”相关下载:

栏目导航
热门课件下载
热门标签